1985年10月,王震上将代表中央来到南京,宣布许世友葬礼相关事宜。

王震一脸凝重得对南京军区一众干部说道:“鉴于许世友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情况特殊性,中央特别强调,同意许世友和其母亲安葬在一起,不过,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处理,下不为例。”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一、许世友没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

1956年,一次中央会议上,参会的干部们收到了一份火葬倡议书。

毛主席、周总理看完后,带头签字。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党几乎所有的高级领导干部都在这份倡议书上签字。

没有在倡议书上签字的许世友,为这件事特地找到毛主席。

许世友一脸沉重得说道:“主席,对不起,我不能在倡议书上签字,我这一生亏欠母亲实在太多太多,活着的时候,我要为党尽忠,去世后,我希望可以为母亲尽孝。”

毛主席听后,拍了拍许世友肩膀,笑了起来道:“这份倡议书本来就是自愿原则的嘛,更何况你以前是和尚嘛。”

许世友早早就参加了革命,战争岁月中,许世友基本上没有回过家。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1952年,建国后许世友第一次回乡,回乡路上,他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背着一打柴火,佝偻着背走在村子小路上。

当许世友看到这个老人,居然是母亲时,这个铁铮铮的硬汉,当场跪在地上大哭着说“儿子不孝”。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正激烈,许世友在家乡只留了三天,许世友走时,他只得麻烦邻居们帮忙照顾。

1959年,许世友再次回家乡看望母亲,看到母亲越发苍老,于是,许世友将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生活。

在许世友母亲住在南京军区这段时间,不管多忙,许世友每天都会亲自为母亲洗脚。

当母亲说你这个大将军怎么能为母亲洗脚时,许世友一脸正色得告诉母亲,在母亲面前,他不是将军,是儿子。

一段时间后,因为不适应大城市生活,为了不给儿子增添麻烦,许母回到了家乡。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二、许世友临终遗愿

孝顺的许世友,为了更好得照顾母亲,安排长子许光,回到老家工作照顾自己的母亲。要知道,许光可是海军重点培养的军官,如果他继续呆在海军,不说成为将军,一个上校是极有可能的。

几年后,许世友母亲去世时,因为特殊原因,许世友无法及时赶回去。

许母去世几天后,许世友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跪在母亲墓碑前尽孝道。从那个时候开始,许世友就下定决心,去世后要葬在母亲身边。

1985年八九月,许世友病情已经严重到时常昏迷的地步。

不过,哪怕这个时候,许世友也没有忘记向中央申请土葬在母亲身边。

自火葬倡议书下发之后,我党高级领导干部,几乎全是火化,哪怕周总理也是如此,因此,对于许世友这个请求,中央一时间也是难以决断。最后,邓小平亲自拍板同意许世友土葬要求,但下不为例。

早在1979年,许世友便寄给儿子许光50元,叮嘱他在老家给自己做一口棺木。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许光按照父亲嘱托,用大别山区五种木材,给父亲提前做了一口棺材。

不过,许世友去世后,因为身体变化原因,许光当年做的这口棺材,已经装不下许世友遗体了。

南京军区立即通过各种途径,为许世友将军定做新的棺材。

在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将军协调下,广西方面很快运来了一颗楠木。

合适木材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找制作棺材的大师傅。

经过南京军区一番寻找,大家终于在南京市找到了一位大师傅。

这位大师傅在十几年前,曾为民主人士何香凝做过棺材。

听说要为许世友将军做棺材,尽管已经多年没做棺材了,这位老师傅还是欣然答应。

三天后,经过这位大师傅精心打造,许世友楠木棺材终于打造成功。

望着这口棺材,老师傅感叹道:“这是我一生中做过最完美的棺材,也是我此生做过的最后一口棺材。”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三、许世友葬礼要低调保密

在邓小平批准许世友土葬后,小平同志特别下达了一个指示,鉴于许世友将军土葬带来的影响,许世友送别仪式要低调办理,不接受记者采访,官媒不报道。

10月31日,告别仪式结束后,基于保密需要,许世友灵柩被移送到华山饭店16楼。

根据上级命令,任何人不得接近将军灵柩,护送灵柩的战士,也接到了不得随意离开,时刻待命的命令。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聂凤智,是许世友老部下,他原本想送老首长最后一程,可因为保密需要,他几次打听,也没打听出许世友灵柩什么时候出发。

1985年11月7日,秉承着低调保密原则,许世友灵柩车队在当晚凌晨十二点,从南京出发,护送许世友灵柩的四辆车,没有任何标志,第一辆吉普车率先开去,坐在吉普车上的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范志伦,他是此次护送行动负责人。

第二辆是一辆面包车,车上坐着许世友的爱人田普和许世友几个亲人,面包车上同样没有任何送别标志。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最后两辆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卡车。

为了保密低调需要,四辆车都没有挂许世友遗像,没有挂花圈,没有哀悼音乐。

11月9日凌晨,许世友灵柩缓缓驶入将军家乡河南新县许家洼。

因为护送行动绝对保密,车队到达新县时,当地政府和群众都不知情。

许世友去世后,无数民众自发得前来将军墓地悼念他,知道将军生前爱喝酒,人们在祭拜将军时,给将军送来了茅台酒空酒瓶,现如今,许世友墓碑前,已经摆放了成千上百个酒瓶。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保密低调需要,许世友下葬那一年,墓地是没有立墓碑的。

中央破例让许世友土葬,老木匠坦言: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棺木

一年后,王震将军向中央建议,如果一直不立墓碑,恐怕几十年后,人们将不知道许世友将军墓地在何处。

王震指出,立一块墓碑,有利于后人缅怀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在王震建议下,中央批准为许世友立墓碑,不久,著名画家范曾亲自写下“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