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近三年,特斯拉终于又有新车上市了。
但这次我们并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廉价」特斯拉,而是等到了Model 3/Y 的最新「入门」版本。
预热四天后,这两款特斯拉功勋车型各自迎来了起售价更低,同时从造型、内饰,甚至配置,都有一定程度缩减的全新版本——Standard(标准版)。
此 Standard 并非此前的「标准续航后驱版」,特斯拉通过全新入门版车型的上市,重新构筑了 Model 3 和 Y 的海外产品体系:
Standard RWD 标准后驱-Premium RWD 高级后驱-Premium AWD 高级全驱-Performance 性能版。
至于最核心的价格,两款全新的 Standard 车型,均比此前的门槛再下探超过 10%:
Model 3 Stanard 36990 美元,降低 5500 美元(3.92 万元);Model Y Stanard 39990 美元,降低 5000 美元(3.56 万元)。
那么,全新的 Standard 版到底哪里下了刀法?它会不会进入中国市场同新势力进一步竞争?
下面开始。
特斯拉式刀法
先下结论:相比于在售的 Premium 车型,Standard 有非常明显的配置削减,但它依然保留了特斯拉造车的灵魂。
然后解释下刀法跟灵魂分别是什么。
最显著的刀法,就在于 Model Y Standard 车型的前脸、轮毂都有非常显著的区分。
上图为 Model Y Standard,下图为 Y Premium
同我们熟知的 Premium 在售车型外观不同,Standard 的灯组尺寸、前脸线条复杂程度都明显不如 Premium,同时自适应远光灯也没了。
不过虽然看上去更入门,但就前脸一体性来说,反而 Standard 的新外观更具科幻感,更向 Cybercab 靠拢了。
相比之下,3 Standard 的前脸基本没有改动:
此外,进入订购页面后可以看到,Standard 车型仅有黑白灰三种配色可选,相比 Premium 以上车型少了三款。
并且,Standard 车型使用了全新设计、更封闭的 18 英寸低风阻「Prismata 棱镜」轮毂(Model 3)、18 英寸「Aperture 光圈」轮毂(Model Y)。
除了轮毂,轮胎也有相应改动,Standard 均配备韩泰 Ion Evo EV 专用低滚阻胎,这对轮毂轮胎组合也号称是「特斯拉史上能耗最低」。
这两款轮毂与 Premium 的 Model 3 光子轮毂、Model Y 交互风暴轮毂同样有鲜明区别——最终和新外观配合起来,只要不改装,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标准版的。
然后进入车内,刀法继续,或者也可以说,Standard 车型很多地方「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Standard 车型的内饰顺理成章地砍掉了氛围灯,一并被砍掉的显性配置,还包括方向盘电动调节、座椅电动调节实体按钮(仅支持中控屏电动调节),以及后排独立控制屏。
再往深处挖掘,Standard 的扬声器从 15 个砍到了 7 个(硬件 FM 也没了),座椅材质也从织物+打孔皮的高级面料降低到纯仿皮,车内顶棚改为纯织物,连中控杯架的活动盖板也砍掉了。
即使是完全看不到的配置项目,Standard 也有削减。
譬如双层夹胶玻璃取消了,HEPA 滤芯和座椅通风也没了,后视镜改为手动折叠,悬架也回到了标准的多连杆而非自适应,座椅加热也仅剩前排。
不过在一些最核心的参数,也就是本段开头提到的「灵魂」,Model 3/Y Standard 依然有它的坚持。
譬如智能驾驶。
Standard 依然全系标配 HW4 辅助驾驶硬件——约 720TOPS 稠密算力的芯片,以及 8 个超清摄像头(自动清洗功能同样保留)。
但在软件层面,Standard 又砍掉了 Autosteer(传统意义上的 LCC),仅保留 FSD 选装权。
再譬如能耗。
作为成本大头,Standard 车型自然也把电池容量做了缩减,北美版 Model 3 统一为 69.5kWh,加速也降低到 5.8 秒;Premium RWD 后驱则依然是 80kWh+4.9 秒。
不过得益于特斯拉的能耗控制,Model 3 Standard EPA 续航也保持在 321 英里(514 公里),与 Y Standard 持平。
相比 3 Premium RWD 后驱 363 英里(584 公里)的续航差距,也很接近电池本身的容量差距。
不过两款 Standard 的充电功率,同样因为电池容量缩减而有差别,仅能保持在 225kW,而非 Premium 的 250kW。
所以,以上就基本是两款全新的「标准版」Model 3、Model Y 与在售高级车型的差别。
由于特斯拉如今在不同市场大区,已经推出了多种电池策略,所以 Standard 标准版的全球可借鉴意义,仅在于外观和内饰配置上。
不过,从特斯拉罕见地为一台「衍生车型」定制全新外观这一点,我们能感受到「车圈苹果」对于竞争压力同样有焦虑。
那么问题来了,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Standard 有机会吗?
能打新势力?
仅论配置,那么 Standard 版型在 20 万级别中国新势力面前,只能说「素」得离谱。
即使是尚未简配的 Premium,在中国新造车的满配风暴面前尚且显得简约;经过缩减的 Standard 标准版,配置表上的竞争力更是被大砍一刀。
由此也引发舆论场的另一重疑问:Standard 真的会进入中国?
如果按照北美降价比例推算的话,假设有国产 Standard,那么 Model 3 Standard 标准版的国产售价大概是 20.5 万元;Model Y 则会降到 23.45 万元。
也就是说,Model 3 标准版或许会和小米 SU7 标准版、小鹏新 P7/P7+ 处于同一价位;Model Y 标准版则来到了乐道 L60、极氪 7X、小鹏 G7 的价位段。
竞争本身,就是舆论的疑问所在。
引进一款 20 万级别,手动方向盘+手动后视镜+无座椅通风+7 扬声器+素皮座椅的车型,放在 2025 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早已算不上鲶鱼。
当然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早已是美国大本营以外最特别的存在。从全球唯一的定制专属车型 Model Y L 就能看出来,特斯拉团队正在加速响应这个最汹涌澎湃的市场需求。
所以即使 Standard 标准版引进中国,我们也不妨大胆期待一下实际的配置水平,甚至是价格。
万一就来了个 1 字头的特斯拉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