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力量遍布全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
它有十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舰船能携带七十到八十架飞机,总的吨位超过了一百万吨。依靠这些,美国海军可以在全球任何海域展现其存在。
一个叫彼得·莱顿的澳大利亚专家,在2023年提出了一个说法。他说福建号要是真的打起来……恐怕撑不过一个礼拜。他给这艘船起了一个外号——“海上活靶子”。
这个说法真的对吗?
福建号自身的防御能力并非空白。舰船上安装了相控阵雷达,这种设备可以无死角地观察周围的天空和海面。它还装备了红旗-10近防导弹和1130近防炮,用于拦截飞来的导弹或者无人机。
彼得·莱顿这个人是有背景的。他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一名研究员,也给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当过副研究员。他还曾是澳大利亚空军的上校,退役前在美国五角大楼工作过。
他不是随便说说的人,他在军事领域有几十年的经验。
福建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的全称。
福建号航母——舷号18。
这艘船在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地点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它的命名源自中国的沿海省份福建。这是中国第三艘航母,也是第一艘完全由国内自己设计建造的航母。
莱顿的一个论点是舰载机数量问题。他指出福建号只能带五六十架飞机,而美国的航母能带七八十架。他认为在空中对抗时,福建号会吃亏。
福建号有一个重要的技术——电磁弹射系统。这种系统比传统的蒸汽弹射效率更高,能让飞机更快地升空。福建号的甲板上有三条这样的弹射轨道。
福建号的规划机队包括歼-15战斗机、研发中的歼-35隐形战机,还有直-20直升机和未来的KJ-600预警机。
说到经验,莱顿指出了一个事实。美国海军操作航母有近百年的历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中国从2012年辽宁舰服役才开始积累航母使用经验。这方面的差距是存在的。
可是,经验可以通过训练来弥补。中国海军近些年一直在进行高强度的演习,航母编队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差距正在缩小。
从2024年5月1日开始,福建号进行了一系列海上测试。到2025年6月,公开的报道显示,它已经出海测试了至少八次,总计航行时间超过了一百天。这些测试验证了船的动力、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的性能。
外界根据这些进展推测,福建号可能会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正式加入海军。
莱顿还提到了动力问题。他认为福建号使用常规动力是一个短板。
彼得·莱顿:“海上活靶子”。
确实,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都使用核反应堆。核动力意味着极长的续航时间,可以连续航行很多年不用更换燃料。福建号使用蒸汽轮机,需要定期补给燃料,续航力不如核动力。
但作战环境不同。中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是近海,比如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这些地方离本土不远,后勤补给线相对较短。常规动力的续航问题在这些区域内影响有限。
而且福建号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0节,这个速度和美国航母基本一样,机动性并不差。
战争并非一艘船对一艘船的单挑。航母总是以战斗群的形式行动。福建号的护航舰队包括055型驱逐舰、052D型护卫舰和核潜艇。特别是055型驱-逐舰,它的防空火力网能覆盖数百公里的范围。
中国的防御体系是多层次的。除了海军舰队,还有来自陆地的支援。岸基的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其射程覆盖了数千公里。美国航母要进入这片区域,必须面对这些威胁。
福建号的尺寸很大,属于“超级航母”。它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了八万吨,船体长度大约316米,宽度76米。
彼得·莱顿的言论在2023年之后持续引发讨论。他在《战略家》上再次发表文章,重申他的观点,认为中国航母的远洋作战能力不足。但随着福建号海试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他的判断。
有人认为他的观点反映了一种“冷战思维”。福建号每一次成功出海测试,都让“活不过一周”的说法显得更加站不住脚。到2025年,这个说法在一些军事爱好者圈子里已经变成了笑谈。
中国海军的实力在近些年增长很快。到2025年,中国拥有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号。除了航母,还有数量庞大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在舰船数量上,中国海军已经超过了美国。
中国的优势在于近海防御。导弹、雷达和空军力量构成了一个强大的防御网络,覆盖了第一岛链内的大部分区域。
福建号的技术和之前的辽宁舰、山东舰相比,有巨大的飞跃。辽宁舰和山东舰使用的是滑跃起飞方式,舰载机数量只能达到三十多架。福建号凭借电磁弹射,不仅效率高,搭载的飞机数量也提升到了五六十架。
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冲突,战场很可能在西太平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会利用其全球部署的优势,从较远的距离发起攻击。中国则会利用本土优势,以福建号等海上力量为核心,配合岸基火力进行防御和反击。
福建号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它所处的具体位置、护航舰队的实力以及对手投入的打击力度。莱顿的假设,似乎是把福建号放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位置上进行推演。
福建号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一支“远洋型海军”。有消息称,第四艘航母的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可能会采用核动力。
中国强大的造船工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2023年,世界一半以上的造船吨位都来自中国。这种工业能力确保了海军装备可以快速更新换代。
现代海战……早已不是单艘军舰的对决。它看的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对抗——信息、后勤、火力支援、多兵种协同。任何一艘军舰,无论多先进,都只是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节点。它的价值和生存能力,最终由它所在的整个体系来决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