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装货柜已经决定走海运了。”义乌帽业外贸人陈鑫平9月22日告诉第一财经,原本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物被迫另寻出路。

近期,波兰口岸关闭引发中欧班列中断备受关注,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跨境电商及进出口带来了影响。面对一年中最关键的备货旺季,货代及外贸企业抓紧应对,但季节性强的商品受运输时效拖累也可能错失销售良机。

中欧班列中断:中国制造紧急转海运

改道或转海运“应急”

也就在4天前,陈鑫平等义乌外贸人收到了义乌市天盟实业公司(下称“天盟实业”)发出的“关于波白口岸临时关闭相关情况的通知”。作为“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营商,天盟实业明确告知,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于当地时间9月12日起暂时关闭。获悉该情况后,公司立即成立应急工作组,并第一时间派遣德国子公司负责人及波兰同事赶赴马拉舍维奇口岸,实时了解现场动态。同时保持与铁路部门、政府机构的密切沟通,及时反馈一线情况,并与境外代理共同制定应对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中欧班列中断:中国制造紧急转海运

其中,对于当前滞留在布列斯特(波兰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口岸)或沿途的集装箱,天盟实业建议,可选择改成南通道线路、圣彼得堡线路发运至原目的站。对于已入场的集装箱,将保持正常发运状态,而未进场的集装箱将暂缓进场。

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最重要的陆路货运通道,中欧班列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后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枢纽,再分拨至欧洲26国220多座城市。其中的“义新欧”自2014年11月18日首开,相继开通26条线路,辐射英、法、德、西、俄等50多个国家、160多座城市,从浙江义乌出发最终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就在9月17日,两列满载日用百货、电器元件、新能源设备等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还先后从义乌西站驶出,目前这两批货物尚未“进场”。

公开报道称,据欧洲铁路货运协会估算,近9成中欧班列需经波兰入境欧盟,马拉舍维奇几乎是进入欧盟的事实性东部门户。这也意味着约300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等货物的列车滞留白俄罗斯,供应链综合成本明显增加。

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的深圳堡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志从告诉第一财经,有部分客户已经要求铁路转海运了。然而,海运时效大约60天,较铁路运输的30-40天延长了近一倍,“如果着急补货,就要改发空运了”。

“客户也很着急。”陈鑫平说,货柜从中欧班列改成海运,运输时间将延长40天左右,“季节性的产品可能会影响销售”。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抢时效,但其利润无法支撑如此高的运输成本。

义乌圣诞商品已提前运出

因关税波动和海运周期拉长等诸多因素,今年面向欧美的圣诞季发货时间大幅提前。

“圣诞季的商品这个时间段已经影响不到了。”义乌市圣诞行业协会负责人蒋江平对第一财经表示,为了确保季节性的刚需货品及时上架,今年全球客商下订单和外贸企业的交货时间都提前了,“圣诞季的货物已经出得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大都是对东南亚的货物”。与此同时,因货值较低,圣诞季的货物走海运居多,而非时效较海运更强成本也更高的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中断:中国制造紧急转海运

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浙江圣诞用品出口额达128.9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6~8月出口额达104.2亿元,占总额的80.8%。作为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集散地,义乌每年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个品类的圣诞用品。杭州海关所属义乌海关有关负责人称,今年的“圣诞出口季”明显提前,5月单月的出口额同比增长超90%。

提供海外仓服务的万邑通集团副总裁汪思杰告诉第一财经,中欧班列中断对其客户的影响较小,由于运费比海运贵而时效不比海运快太多,所以一般电商低单价商品还是多选择海运。另外,部分电子或带电池的商品,每年也有至少4个月不能通过中欧班列发货,“冬季气温太低,有些商品扛不住”。

虽然在整体货运规模及占比上还不能与海运相比,但中欧班列近年来开行列车和标箱数量不断增长。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发送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9%;中亚班列全年开行1.2万列、发送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2%;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发送96万标箱,同比增长11%。

就中欧贸易而言,2024年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约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1.3%,而中国是欧盟的第三大出口市场,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8.3%。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中欧贸易产品为高科技产品,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根据汪思杰的观察,今年四季度的旺季,海外客商的备货量相对正常,“是正常旺季的备货量”,关税基本没有给出货量和利润率带来太大的影响,提高的成本大部分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

上海胤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宋磊对第一财经表示,他们的货物主要走的海运。不过中欧班列受阻,更多货物转向海运很可能会推高接下来的海运价格。不过,今年旺季的货早已运抵,暂时不受影响,之后海运费涨价只能“随机应变”。

近期,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表现仍然较为疲软,远洋航线市场运价继续调整,综合指数跌幅扩大。上海航运交易所于9月19日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较上期下跌14.3%。受运输需求增长乏力等影响,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下行。9月19日,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1052美元/TEU,较上期下跌8.8%;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1636美元/FEU和2557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下跌31.0%、22.7%。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