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忆禾溪
编辑 | 忆禾溪
前言
要说这两天谁的热度最高,那绝对是“花和尚”释永信位居榜首。
从释永信27号被抓走调查,短短4天时间里,他犯下的种种恶行,很难和他德高望重的身份相匹配,足以颠覆众人的三观,刷新了对佛门的认知。

一石激起千层浪,释永信凭一己之力,将少林寺这片佛门圣地,给搅和的鸡犬不宁,还牵连了众多毫不相关的人,就连央视女主持也没能逃脱他的“魔爪”,惨遭连累。
释永信难道仅仅是少林寺的方丈吗?他又是从何得来这手眼通天的本事?
“花和尚”玩的有多花?
在大众的观念里,出家人事事以慈悲为怀,每日的生活也就是吃斋念佛,清心寡欲的他们更是不贪财、不好色,四大皆空才对。
这种生活模式才是出家人本来就该有的状态,可是释永信呢,作为少林寺的方丈,过得生活那叫一个缤纷多彩!

在吃的上面,那伙食一定好得很,光看释永信的面相就能猜出来,就这肥头大耳,说他是和尚常年只吃斋饭,又有谁会相信呢?
看他的体型没有二百斤,少说也得有180斤,谁整日吃素还能保持如此臃肿的体态?
肯定平日里,没少给自己改善伙食,毕竟以他的身家来说,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吃不到,他又何必委屈自己的胃?
都说“饱暖思淫欲”,吃饱喝好了之后,自然得给无聊的生活找点乐子,不然整日板着个脸多无趣啊!
而释永信乐子的来源,就是膨胀自己的欲望和野心,先是学着别人有模有样的做起了生意,该说不说,这位“方丈”还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就创造出了以他为首的商业帝国,700多个商标注册,18家公司让他并稳坐佛门CEO的位置,每天都有数之不尽的钱财入账,这样的好日子,释永信做梦估计都得笑醒。
而他每日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在人前做一名优秀的“演员”,演好自己少林寺住持的角色,至于在看不到的人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释永信这么多家公司,赚这么多钱,自然是要“享受”生活的,之后就开始买车买房,过灯红酒绿的好日子。
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这时候的释永信想要成为“凡夫俗子”的欲望,已经根本收不住了,更何况自己有的是钱,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
即便他公开的身份是少林寺方丈,但只要钱到位,又有哪个女人会愿意出卖他呢?就连生孩子,女人都是上赶着的,毕竟这些掉进“钱眼里”的女人,都想母凭子贵。
但奈何释永信的女人实在太多了,人家可是从十几年前都开始包养女学生了,又怎会不明白这些女人的真实目的?
既然她们想生,那就让她们生,所以释永信塌房之后,才知道他不仅女人花,私生子也多,真正的坐实了“花和尚”的标签。
一石激起千层浪
释永信身为佛家门徒,居然罔视清规戒律,在佛的眼皮子底下干出这些勾当,简直是可恶至极!
然而,释永信最可恶的还不是这些恶行,因为他凭一己之力,让众多和他有过交集的人,都被其牵连,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连曾经的央视主持人刘芳菲,也在不经意间遭到了释永信的连累,如今的她更像是百口莫辩,毕竟那些照片就是铁铮铮的事实。
早在2012年的时候,刘芳菲就接到了央视的采访任务,前往少林寺实地采访,而这也成了她与释永信相识的纽带。
在专题片播出的时候,也为大家解密了有关少林寺弟子的生活动态。
那时候的刘芳菲也不过三十来岁,优雅知性、自信大方,在方丈释永信面前,显得很有气场。
反倒是那时候的释永信,在摄像机的记录下,虽然比现在年轻许多,但状态确实一言难尽,显得很污浊,没有佛家人身上的“善性”。
果然,时间都是有记忆的,那时候的他就已经脱离了佛家,过上了“逍遥快活”的神仙日子,面对刘芳菲的采访任务,也不过是“在其位”应付一下而已。
但不曾想,两人当初的合照在释永信塌房后,也被扒了出来,但舆论还没说什么,刘芳菲自己首先坐不住了,迅速做出了回应。
避之不及,人人自危
她的澄清发文一经发布,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那句“结束后各工种分别合影、如此而已”,颇为耐人寻味,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错觉。
刘芳菲为什么要这样做,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也就像她文字里说的一样,是“分别合影”,所以并不是她一个人与释永信合影,既然如此,她又为何要旧事重提?
她要是不说,大家也未必会想得起来,毕竟如今的她已经退出了央视,这不禁让人怀疑刘芳菲的动机。
淡出荧幕后的她与普通人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难不成就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过于平静,莫非刘芳菲想趁着释永信这股风,给自己平静的生活加点料?
按照刘芳菲在央视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她很清楚“名誉危机”对一个人的打击有多大,所以为了避免释永信的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她只能先行自保。
害怕那些因为工作需要而合影留念的照片,被有心之人冠上其他内容,怕被人误会,更怕自己被人联想翩翩。
其实,站在刘芳菲的角度来说,她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当下的社会中,想要毁掉一个人实在太容易了,造他的谣就能做到,在网络节奏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个动作,一个镜头,都有可能会引火烧身!
众人关注的焦点也不在于是与不是,而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猜测,哪个节奏跟风的人多,好像就成了不争的“事实”一样。
所以,与其说刘芳菲的主动坦诚是“此地无人三百两”,倒不如说她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
结语
从前,我们只信“清者自清”,但如今想要毁掉一个人,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一句话就能将其击溃,终究是可悲可叹。
但是释永信的“表里不一”,却是不争的事实,他就是佛家的耻辱,一定不能轻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