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溢价高达每吨60美元,国内近百家粮油企业一致拒绝采购。
巴西溢价与美豆上涨
巴西大豆目前的溢价幅度令人咋舌。根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10月17日发布的数据,巴西大豆报价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1月大豆高出每蒲式耳2.8至2.9美元,而美国大豆的溢价仅为1.7美元。
这样的价差使得巴西大豆相比美国大豆每吨高出约50到60美元。
与此同时,美豆期货市场却迎来一波反弹。截至10月20日收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交最活跃的11月大豆期约上涨12.25美分,报收1031.75美分/蒲式耳。
这一价格创下一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分析师指出,此次美豆上涨打破了近期震荡格局,主要受中美贸易谈判乐观情绪重燃推动,叠加出口数据超预期等基本面因素支撑。
大宗商品基金周一净买入美国大豆期货合约5000手,显示资金参与度提升。
中美博弈与巴西算计
这场价格博弈的背后,是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
2025年特朗普政府再次上台后,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60%关税,中国反击将美国大豆关税提至90%以上,这让美国大豆彻底失去价格优势。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同比暴跌近80%,仅580万吨。9月份,中国更是没有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首次进口量降至零。
巴西粮商看准这个时机,开始囤积库存抬高报价。10月20日,帕拉纳瓜港的大豆溢价达到1.15美元/蒲式耳,创下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
这种套路,巴西在2018年就用过一次。当时中国企业从巴西进口了8000多万吨大豆,占当年进口总量的53%。
就在中国企业以为找到稳定供应源时,巴西突然单方面上调出口价,每吨涨了40美元。
中国应对与多元布局
面对巴西的高价,中国买家此次的停购行动并非被动应对。他们正在等待两个关键时机。
第一个时机是巴西新豆上市。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测,明年初收获的新豆产量预计达1.776亿吨,比今年多600万吨。在丰产背景下,巴西大豆价格有望回落。
第二个时机则是中美贸易谈判。10月中旬,中美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经贸谈判,大豆关税问题被纳入核心议题。
市场对购买美豆的预期再次提升,因为马上就要到中美贸易休战的期限了,两国面临着新一轮谈判。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多元化进口布局。在巴西涨价的同时,阿根廷已经悄悄补位。2025年9月,阿根廷暂停大豆出口税,中国企业趁机采购了500万吨,相当于当月进口总量的35%。
除了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也成了备选。加拿大今年对华大豆出口已经增长了20%,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
粮食安全与成本传导
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实在太大,每年要进口近1亿吨的大豆。这种情况使得中国在大豆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很多人会问,中国为啥不多种点大豆?不是不想种,是真的没地。
中国年需1亿吨大豆,要种出这么多需要6亿多亩耕地,而全国耕地总面积才18亿亩,其中10.5亿亩要种水稻、小麦、玉米这些主粮。
大豆对国内民生至关重要,不仅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豆粕更是畜牧业饲料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大豆油还成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加剧了大豆需求的增长。
这场大豆价格博弈已经开始向生猪养殖业传导。目前,自繁自养模式头均亏损超过200元,行业整体在盈亏平衡线下艰难挣扎。
豆粕价格每上涨100元/吨,单位养殖成本增加0.09元/公斤,这意味着每出栏一头猪,利润相应减少10元以上。
涨价是把双刃剑
巴西其实也清楚,涨价是把双刃剑。大豆占巴西农作物总产值的38.8%,70%的大豆出口都靠中国。
2025年1-9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额达280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2%。如果中国长期停购,巴西大豆库存会激增30%,很多粮商可能面临亏损。
有迹象表明,巴西最大的粮商邦吉已经开始松动,悄悄给中国企业报出了440美元/吨的价格,比之前降了18美元。
从更广视角看,大豆贸易已成为国际经贸关系的晴雨表。中美博弈、南美生产、全球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价格走势。
中国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更加成熟的应对能力,从被动接受价格到主动把握采购节奏。
未来随着巴西新豆上市,以及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出现的突破,大豆市场的博弈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但无论短期价格如何波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的地位不会改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