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 2025 年 7 月 16 日发布了一项《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

或许揭示了特朗普对华轻拿轻放,征收报复性关税后自己又撤回,不敢下重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份报告清晰地表明,即便中美关系紧张、关税问题突出,美国企业依旧对中国市场 “情有独钟”,不愿轻易放手。

这次调查让美国漏了底

这项美国人自己搞的调查开展于 2025 年 3 月至 5 月,对象是 130 家美国这一委员会的会员企业。

这些企业中,超过 3/4 在华运营超 20 年,妥妥的 “中国通”。

43% 的受访企业在华年营收都超过10 亿美元,中国市场给它们带来的丰厚收益不言而喻,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恐怕没少赚。

说白了,如果特朗普搞高关税,这一大帮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就别搞了,中国区一崩,直接利润暴跌百分之几十,这些企业不死也得脱层皮。

他们自己就会极力避免这样的事发生,估计老特把对华报复性关税加到150%时候,这帮企业就天天找说客上门劝美国国会议员,让特朗普赶紧改主意。

调查还显示,中美关系常年占据美企眼中商业挑战的榜首,而关税问题成为各企业的隐忧,担忧度和影响从去年榜单的第八位,一跃成为第二位。高达 68% 的受访企业坦言受到关税影响。

在 5 月启动的中美经贸磋商中,企业第一个诉求就是降低关税,可见关税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之重。

特朗普为何对中国放低了姿态

特朗普政府从 4 月开始实施 “对等关税” 政策,对贸易伙伴设立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还对部分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政策严重冲击了中美经贸关系,使得美企在华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也让美企苦不堪言。

约 40% 的企业表示深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一政策,美企在中国被视作不可靠供应商,不少公司销售额下滑、客户关系断裂、商誉受损。

就像美国芯片公司 AMD,此前受出口限制困扰,在库存、采购承诺等方面损失约 8 亿美元。

即便挑战重重,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依旧坚定。多数企业虽暂停了短期内的新投资计划,但在长期深耕中国市场这件事上没有动摇。

80% 以上的受访企业表明,在华投资是为了服务中国本土市场。并且几乎所有企业都深知,没了在华业务,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失去重要优势。

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就曾多次强调 “中国市场不可替代”,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在中国,这对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

为什么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如此执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指出,美国企业存在 “两面性”。

一方面,它们怀念过去在中国享有的优惠政策和超国民待遇,想继续获取巨额利润;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让它们难以割舍。

这也体现出中国市场本身的强大吸引力,庞大的消费群体、完备的产业链、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都是美企无法抗拒的因素。

从这份报告中,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特朗普在第二个总统任期过去 6 个月之际,对华态度逐渐变得温和,与竞选期间对美中贸易逆差和就业流失的激烈批评形成鲜明反差。

这背后或许有诸多原因,但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或许是其中关键因素。

特朗普政府若在关税、出口管制等问题上继续对中国 “穷追猛打”,可能会引发美国企业的强烈不满。

毕竟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利益,过度打压中国市场,等同于切断它们的 “财路”,极有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 “窝里反” 的局面。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的这份报告,为我们观察中美经贸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除了我们的稀土管制、供应链等多种硬杀伤手段,庞大的市场也让美国方面投鼠忌器。

其实就连美国自己也是在用这招给各国施压。

美国现在敢于给各国施加关税大棒,原因之一就是其依仗自身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没有美国人买一些国家的货,他们还真受不了,所以即便被收割了,也只能咬牙忍着。

这份报告展现了美国企业在华面临的困境,也凸显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特朗普政府未来的对华经贸政策走向多了一些思考。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美国迟早会意识到,美国政府在对华贸易这个问题上,努力追求的目标,能且只能是合作共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