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4岁少年只是玩了玩网购冰淇淋附带的干冰,右手就被炸得血肉模糊;一名1岁半幼儿误吞了纽扣电池,食道被腐蚀穿孔;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物品,实则是隐藏在家中的"隐形杀手"。

2025年8月,湖南一名14岁少年维维将网购冰淇淋中的干冰放入密封袋中摇晃玩耍,突然发生爆炸,导致他右手虎口处被撕开约10厘米的伤口,肌肉组织断裂外露,还伴随拇指骨折、关节脱位。 而这只是日常生活中众多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

从厨房卫生间的日常用品,到卧室床上的家居物品,再到餐桌上的食品,我们的家中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危险因素。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多数人对这些潜在危险一无所知。

一、 厨房浴室隐患,致命危险无处不在

厨房和浴室是家中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

许多人在做完饭后仅关燃气灶开关,却长期不关闭管道燃气“表前阀”或瓶装气“角阀”。燃气软管老化、接口松动会缓慢泄漏,泄漏的燃气在厨房积聚,遇明火(如开灯、打打火机)或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浴室防滑垫“只铺不用心”也是常见误区。防滑垫直接铺在瓷砖上,不检查是否吸牢;或洗澡时踩在边缘导致垫子移位。老人、小孩或湿滑状态下,防滑垫移位易导致摔倒,浴室瓷砖坚硬,摔倒可能造成骨折、颅脑损伤。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84消毒液+洁厕灵“混合用”更是危险行为。有些人认为两种清洁剂混合“去污更强”,尤其在清洁马桶时同时使用。84含次氯酸钠,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会生成有毒的“氯气”,吸入后刺激呼吸道,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肺水肿。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二、家用电器风险,插线板成火灾首凶

插线板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工具,看似不起眼,却隐藏着被很多人忽视的安全隐患。使用不当很可能成为家庭火灾的导火索。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2023年1月2日,四川成都市一居民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2平方米,造成1人死亡。经调查,起火原因为放置在沙发上的插线板发生故障引燃沙发。

2024年4月6日,上海市奉贤区一小区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调查发现,室内堆放众多杂物,床头多个插线板串联使用,并连接数个用电设备,插座周围墙面已烧黑。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疑似电气线路超负荷所致。

很多人还在使用所谓的“万能插线板”——在同一个插位,既可以插两极插头,又可以插三极插头的万用型插座。这种插线板为了兼容各种插头,设计上存在致命缺陷——插片与电器插头接触面积小,容易产生电弧和高温,其引发火灾的风险是普通插线板的数倍。

2010年6月起,这种插线板就被禁止生产了。

三、家居物品危害,床上用品藏毒危机

我们每天接触的床上用品,也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劣质的乳胶枕可能危害健康。市面上有95%以上的乳胶枕都可能是合成乳胶枕,就连一些大品牌都不例外。而合成乳胶枕的主要成分丁苯橡胶,受热之后还会散发出有害的气体,长期接触也会增加更多患病的风险。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在合成乳胶中还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会对我们的呼吸道系统产生刺激,时间久了还会中毒。当合成乳胶发生氧化人体接触之后还可能出现过敏的现象。

劣质毛绒玩具也是潜在危险。这些毛绒玩具大多没有明确的标签、标识以及合格证,很可能来自不正规的小作坊,原料和质量都令人堪忧。毛绒玩具的表面更容易隐藏灰尘和细菌,对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都会构成威胁。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劣质床垫可能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一些厂家在制作过程当中,为了降低成本就会使用甲醛超标的劣质边角料和二次回收垃圾以及劣质的海绵等物品,用大量的胶水粘合起来做成床垫,使用中就会释放大量的甲醛。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四、日常用品陷阱,小物件大危险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小物件,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纽扣电池是家中最危险的物品之一。纽扣电池被误吞卡在食道后,电池正负极会通过湿润的人体组织形成电流,并泄漏强碱性液体,造成化学烧伤、电烧伤等多重打击。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一般来说,灼伤在电池吞入后15~30分钟内就开始发生,超过6小时就可能导致食道严重烧伤、穿孔,甚至永久性损伤。

南京儿童医院每年都会接诊超过20例因误吞纽扣电池就医的患儿,而各类异物误服(吞)的患儿总数达百余例,此类意外在寒暑假及节假日期间尤为高发。

干冰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品。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可以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时体积膨胀约800-1000倍。如果将干冰装在密封袋里摇晃,随着气体不断增多,袋子承受不住压力就会爆炸。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干冰放入冰箱后,会持续升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冰箱内部压力过大,发生爆炸。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困难,如果在较封闭的空间内,短时间就可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五、食品健康风险,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我们餐桌上的日常食品,也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

反复加热油和油炸食品是血管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油条、炸鸡、薯条、烤串、油饼等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知名院士宁光就公开提醒:反式脂肪酸锁在反复加热的植物油或工业起酥油里,进入人体后,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动脉硬化。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有数据显示,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高的人,冠心病和卒中风险会提升24%-28%。而一个普通的炸油条,反复炸三次的油,其反式脂肪酸含量比新炸油高数倍。

精制碳水主食同样危害巨大。很多中老年人以为白粥、白馒头、蛋糕对身体无害,却没意识到精制主食“高血糖刺激”极强。院士团队的健康报告发现:血管损伤有80%其实来自日常过度摄入精制碳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肥肉。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北大公卫学院的研究团队甚至比对过中国三亿多心血管患者的饮食习惯,发现常年爱吃高精制碳水的人,心梗早发率比爱吃肥肉的还高16%。

长期高盐/腌制品也是健康杀手。“咸菜就点菜、炒菜不放盐”,这样吃几十年后,血压升高、肾负担变大,间接导致血管壁弹性消失。北京大学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高盐饮食人群的动脉硬化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37%。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六、户外自然威胁,小生物大危险

自然界中的一些小生物,也可能带来大危险。

近期,日本多地毒蜘蛛数量激增,尤其是红背毒蜘蛛的出现引发广泛关注。这种蜘蛛原产于澳大利亚,背部的红色条纹是其标志性特征,属于黑寡妇蜘蛛的近亲。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图源网络

红背毒蜘蛛的毒液含有强效神经毒素,可能引发剧烈疼痛、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福寿螺也是一种危险生物。在河道边散步时,你可能会看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都有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如果在烹饪的时候没有完全煮熟,吃下去后寄生虫就容易进入人体,可能会破坏神经组织,严重者会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七、预防措施解决方案,守护家人安全

面对这些潜在危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针对插线板安全隐患,不要使用“万能插线板”,避免超负荷使用,定期更换老化插线板。市面上常见的家用插线板,额定电流通常为6安(A)、10安(A)和16安(A)。如果同时接入多个大功率电器,总功率超过插线板承载极限就会导致过热甚至起火。

针对纽扣电池危险,立即排查家中所有使用电池的设备,如电动玩具、有声书、遥控器、汽车钥匙等,确保电池盖足够牢固,孩子不能轻易取出电池。备用电池和废旧电池要妥善保管,尽量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针对食品健康风险,选择优质油,烹调油优先选用物理压榨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不要反复用“过夜老油”。主食有讲究,多吃全谷物、杂粮饭、糙米、薯类代替精细白米饭、馒头。咸菜别天天端上桌,腌制咸菜、腊肉、咸蛋、咸鱼这些适当解馋可以有,但不要变成主食霸主。

针对干冰危险,避免密闭空间放置,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或保存在冰箱里;干冰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空间内存放使用干冰。接触必戴防护,不要直接接触干冰,为避免冻伤,可使用防冻手套或夹子拿取干冰。

很多家庭还在使用那种已经被禁止生产15年的“万能插线板”,为了省几块钱,却不知道每天都在与火灾隐患共处。

那名14岁少年维维的右手虽然保住了,但后续还需长期康复训练,才能慢慢恢复手部精细动作功能。 而那些因误吞纽扣电池的孩子,有的需要多次进行食管扩张治疗,尽可能恢复食管功能。

家里这10样东西正在悄悄要你的命!第3种几乎家家都有,速查

安全无小事,有时候,最大的危险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而是我们自以为知道但实际上一知半解的事情。从今天开始,检查一下你家的插线板、床垫、拖鞋和食用油吧,或许这就是挽救家人健康的第一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